- 关键词:
- 摘要:平升供水管网DMA漏损管控分析系统将分区分为两类:一种是管理分区 ,一种是DMA分区 。管理分区一般规模较大,营业所及片区一般都属于管理分区,数据分析采用总分表方式;DMA分区规模较小 ,一般应用于小区,数据分析可采用夜间最小流量和总分表两种方法
订购热线:0315-7353608/7353610
0315-7353619/7353661
应用背景:
供水管网DMA漏损管控分析是一个行业难题,漏损控制的好坏体现了供水企业的管理水平。供水管网的漏损不仅导致水资源的浪费 ,也易引起路面塌陷等次生灾害 ,是影响供水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重要因素。国务院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 ”)提出,到 2020 年,全国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 10%以内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 ,要选择 100 个城市开展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试点。
分区计量技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其原理是将整个城镇供水管网划分为若干个供水区域,进行流量 、压力、水质和漏点监测,实现量化漏损水量空间分布 。目前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管网控漏的方法 。
平升供水管网DMA漏损管控分析系统是我公司在潜心研究国际国内分区计量的要求和标准后设计出来的一套专门针对水司漏损控制及产销差管理的软件。
根据行业标准 ,供水管网DMA漏损管控分析系统将分区分为两类:一种是管理分区,一种是DMA分区。管理分区一般规模较大,营业所及片区一般都属于管理分区 ,数据分析采用总分表方式;DMA分区规模较小,一般应用于小区,数据分析可采用夜间最小流量和总分表两种方法 。
软件特点:
一、分区的级别和嵌套关系用户可灵活定义。
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使得城市管网也在“日新月异”的延伸及拓展。随着管网的延伸其分区计量管理也是在发展中不断扩展的 ,随着管理的精细化,不仅要增加片区,很有可能还增加分区的管理级别 。
为了满足这种灵活多变性 ,且不影响管理变化时系统的使用。在我们的系统模型设计之初 ,分区的级别就是灵活的 、分区的进出水口都是可随时调整的。
二、系统围绕水司最为关心的“产销差”为核心,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统计分析 。
1、营业所产销差排名及各项考核指标对比
可对各级管理分区进行定量考核,对各管理分区营业所负责人也可以通过本系统分析管理分区内部漏损分布情况 ,将考核指标进一步分解细化。
2.水司月度产销差数据对比
以月为单位,分析供水量 、售水量 、产销差的变化趋势。
3.水平衡分析
CJJ92_2016中的水量平衡表
以“CJJ92_2016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 ”中的水量平衡表为模板,分析计费用水量、免费用水量、漏失水量 、计量损失水量、其他损失水量在整个供水管网中的占比 。分析产销差的主要构成 ,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漏损控制。
4、管网分段统计
管网漏损部位(分段)分析,可分为主管漏损和分支漏损。明确本系统管网情况,可作为管网下一次维修维护选择重点的参考 。
三 、DMA分区的夜间最小流量分析
DMA分区可结合营业数据进行产销差分析外 ,最关键的是应用夜间最小流量MNF分析法对分区进行分析 。
夜间最小流量法(MNF)是计算2点-5点之间的夜间进水流量的最小值。此时大部分居民已经休息,除了部分晚归者以及夜间冲马桶等用水外无其他用水。因此在此时间段内的最小用量最接近真实漏损量 。
应用夜间最小流量法可进行DMA存量漏损评估和新增漏损评估。
1.存量漏损评估
评价指标包括:最小夜间流量/日平均流量、单位管长夜间净流量、单位服务连接夜间净流量 、管网漏失指数(ILI)。
2.新增漏损评估
DMA新增漏损评估的关键是设置合理的报警值和基准值,当最小流量夜间超出报警值后 ,开展主动检漏工作 。
相关方案:
供水管网漏损监测系统:
大用户抄表/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系统:
项目经验
:
了解更多详情请登录平升电子水联网专题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