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光伏发电_中国光伏发电

扫码手机浏览

编者按:三江源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维系着全国乃至亚洲的水生态安全命脉。2015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拉开了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序幕。两年来,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试点工作决策部署,青海省委省政府坚定地扛起“特殊责任、特殊改革”,紧扣体制机制创新命题,在12.31万平方公里的...

编者按:三江源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维系着全国乃至亚洲的水生态安全命脉。2015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 ,拉开了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序幕 。

两年来,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试点工作决策部署,青海省委省政府坚定地扛起“特殊责任、特殊改革” ,紧扣体制机制创新命题,在12.31万平方公里的试点区域内,先行先试 ,奋力推进建设美丽三江源,开创“一优两高”新局面的新探索、新实践。

为集中反映我省坚持生态优先战略特别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两周年取得的新成就新进展,青海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 、台长周贤安带队深入三江源地区开展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 ,并推出8集系列报道《试点两年看江源》。9月19日至9月26日, 《青海新闻联播》推出全媒体“走基层 ”系列特别节目【试点两年看江源】 。

守护三江源 我是行动者

请点击观看全部视频

视频加载中...

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样本

2018年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深化之年。从顶层设计到机制创新,从项目实施到群众参与 ,根据试点方案和总体规划 ,三江源国家公园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三大理念和建园原则,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国家公园“样本效应”日益凸显。

这里是“中华水塔” 、三江之源 ,长江、黄河、澜沧江奔流不息,每年向下游输送600亿立方米的三江清流 。这里有我国面积最大 、平均海拔最高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760种植物、125种野生动物在这里生息繁衍。这里就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示范地三江源国家公园。对三江源 ,有人惊叹它的大,也有人惊叹它的美 。

然而,作为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承载着更多的价值内涵。国际上没有现成经验可资借鉴 ,国内鲜有成熟模式可供参考,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需要破解的难题很多。

冲开体制藩篱,破解“九龙治水 ”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用制度创新走出了一条新路 。在长江源园区(可可西里)管委会的曲麻莱管理处,原先隶属于国土、环保 、森林公安等不同部门的执法机构被整合为资源环境执法局,统一行使执法权 。

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试点初期 ,三江源国家公园优化重组组织架构,直面解决执法监管中的“碎片化”问题,先后调整划转400多个现有编制。以“一园三区”为总体框架下 ,组建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和长江源(可可西里)、黄河源、澜沧江源三个园区的管委会,涉及到的果洛州玛多县,玉树州治多 、杂多 、曲麻莱四县率先进行大部门制改革,实现对自然资源、资产统一保护管理和高效执法。有破除桎梏的制度创新 ,更有园区群众的倾力热情参与 。

当地干部群众理念发生了根本转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的观念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取代,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深入人心。仅2017年在杂多县就有十多起牧民主动救助野生动物事件。

2016年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时,省委省政府明确了“一年夯实基础工作,两年完成试点任务 ,五年建设国家公园”的工作目标,确定了8个方面30项重点工作任务 。截至目前,24项重点工作已经完成 ,6项正在推进 ,阶段性目标任务基本完成。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在三江之源落地生根 。经过两年多的扎实努力,三江源国家公园政策法律体系、标准体系和规划管理体系初步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本底初步摸清;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有序推进 ,国家公园形象初步树立。全国首个“国字号 ”公园从“花落”青海至今已经积累了一系列可复制 、可推广的基本经验。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晓南:“我们计划通过进一步的人力资源开发,做好人才工程,进一步加强科技支撑工作 ,同时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新建的研究院,这将使我们国家公园的科技支撑与人才支撑这两个短板补齐,进一步推动公园的建设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能够落实好省委提出的“一优两高”的战略部署 ,把“一优两高 ”的战略部署在国家公园里落地生根。 ”

智慧建园:让三江源触手可及

12.31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博大而丰富,如何与每一种动植物搭建起和谐共生的联系?三江源国家公园通过搭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构建“点成线、网成面”的管护体系,坚持智慧建园 、科学建园,让神秘邈远的三江源变得触手可及。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深处的玉树州杂多县昂赛乡 ,这里是一片高寒森林、灌丛、草原集中分布的高原峡谷 ,是全球雪豹分布的密集地区 。这些天,昂赛乡管护站副站长才旺多杰和同事正在调整红外相机的安放点,以便更好地记录动物行踪 。

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昂赛乡管护站副站长才旺多杰:“这个红外相机放安放 ,首先要前面无障碍物,找一个我们认为动物可能会经过的地方。我们会把这个红外相机绑到这个地方,不能太高 ,也不能太低。”

从2015年开始,在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推动下,昂赛乡发动当地群众开展野生动物监测 ,采用网格化管理方式,将管护员及牧民作为“网格员 ”纳入生态监测网络,构建起“共建 、共管、共享”的野生动物监测格局 。

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生态管护员桑沁:“根据日常巡护的路线和经验 ,可以判断出哪里会经常有野生动物出现,加上他们教会我们怎么放置红外相机,这样就可以拍下野生动物。”

截至2017年底 ,昂赛乡培训了80多名网格化监测员 ,设立了80个以5×5公里为单位的研究性网格,实现对当地野生动物的网格化监测管理。

才旺多杰:“目前我们已经有效捕捉到了在我们昂赛乡管护站区域里面栖息的40只雪豹、7只金钱豹个体,然后还有猞猁 、棕熊 ,各种各样的大型食肉动物 。 ”

生态逐步向好,野生动物增多,新的矛盾又出现了。在昂赛乡 ,雪豹捕食牧民牛羊 、棕熊破坏牧民房屋等野生动物肇事事件频繁发生。

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昂赛乡管护站站长扎西东周:“2015年我们做过一次调查,就在年都村,(野生动物捕食牛羊)平均每户就4.6只 ,最多的一户就是23头牛 。”

2016年5月,杂多县昂赛乡年都村启动“人兽冲突保险基金”试点,为生态补偿机制引入更多资金 ,用于补偿因野生动物“肇事 ”给牧民带来的损失。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李雨晗:“这个基金是杂多县出了10万块钱,另外我们从社会各界中筹到10万块钱,每个老乡们给自己的牛上三块钱的保险 ,这样的话这个基金大概23万。”

为了更好摸清生态保护家底 ,为了更详实掌握园区动态,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采用互联网手段,建成大数据中心顶层框架设计以及云系统物理构架 ,实现对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生态系统、代表性自然景观和动物多样性进行远距离、全方位 、全时段的网络视频观测和智能分析 。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生态信息监测中心工作人员靳代樱:“以‘智慧公园’建设为目标,形成信息化支撑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的典范。”

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和试验田,依靠科技支撑建设好管理好国家公园 ,用科技手段来补短板提能力,创新探索国家公园的管理模式。今年,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与中国航天五院深度合作 ,联合打造国家层面的高原生态环保卫星应用产学研用创新示范基地,促进天地一体化空间信息技术在三江源地区的应用研究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3所测绘地理信息事业部部长朱翔宇:“平台搭建完了以后,可以利用天气资源的动态可视化的手段 ,对于这个三江源地区的这个地理环境、人文活动还是这个动植物生态保护等等,可以形成每个月月度的这种动态的监视和监管,从而也为他们这个管理的可视化水平和监视话水平提供决策的支持服务 。 ”

践行“两山论” 收获富与美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江源国家公园在建设保护中 ,不断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推动“两山论 ”落地生根,引领当地群众逐步过上富裕美好生活 。

采访期间,在玉树治多县多彩乡拉日村 ,客嘎哇生态文化旅游节正热热闹闹地进行。这个由群众自发组织,牧民主动参与的生态文化活动在今年已经是第十三个年头,成为群众的传统习俗 ,三江源头的牧民群众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态追求。

玉树州治多县多彩乡党委书记东周扎西:“通过这个活动增强老百姓环保意识、环保理念,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这个理念传承下去 ” 。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治多县拉日村的生态文化习俗也有了更为明确的主题方向。一年一度的生态文化活动在改变群众的生产方式 、生活习惯方面的作用明显 ,各种生态宣传、生态论坛,让每一个人更自觉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让人们更加尊重自然、爱护环境 ,让这个三江源深处的牧家村庄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文化学者文扎:“村子里面也在响应这个党的政策,而且这几年整个三江源地区所有的这个村子里面,对这个生态还是引起了高度重视 。”

玉树州治多县常务副县长童延林:“我们的普通百姓对环境保护的理念 、意识 ,都有一个巨大的提高 ,能够守护好这方净土,能够确保我们的中华水塔,我们的世界自然遗产地能够永远的保护好。”

环境就是民生。这个民生 ,一头连着生活环境,一头连着生活质量 。在位于黄河源园区的玛多县,为了兼顾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百姓取暖两方面需求 ,投资6300多万元建设的玛多县清洁能源供暖项目今年年初正式投运,让玛多县在我省率先实现了县域清洁能源供暖的全覆盖。

国网玛多县供电公司副经理杨文生:“目前清洁取暖已覆盖我们全县城,我们国网公司能够保证清洁取暖用电 ,为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做出我们的贡献。 ”

实现了清洁能源取暖,还要靠清洁能源脱贫 。这些天,国家电网捐建玛多县11个贫困村的光伏扶贫电站项目正在紧张施工 ,光伏发电的收益将用于增加村集体及贫困户收入 。

果洛州玛多县扶贫开发局局长岳桑杰:“建成后将使我县贫困村的628户(1686人)建档立卡户从中受益,就是达到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把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走绿色发展之路是关键所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开展以来,各园区通过实施易地搬迁、发展生态畜牧业等多种措施,三江源区农牧民的收入渠道不断拓宽 。目前 ,三江源区农牧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6565元,十年间年均增长12.4%。

勾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

按照中央批准的《试点方案》,要把三江源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先行区;自然保护展示和生态文化传承区。通过两年多的探索推进 ,三江源区的牧民群众也已从草原利用者变成了草原保护者,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图景正在江源大地徐徐展开 。

果洛州玛多县牧民久迈昂秀在三江源已经生活了35年。原先家里的两百头牛羊足以维持生计,但随着时间推移 ,草场退化,牛羊逐渐没了草吃,他的人生中第一次要面对诸多生态问题的困扰。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生态管护员久迈昂秀:“以前认为养多了牛羊 ,就不愁没饭吃 。但是草场破坏掉了,就彻底断了生计,这样肯定不行 ,必须要改变。 ”

如何改变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给他带来新的机遇。两年前 ,久迈昂秀放下牧鞭,戴上红袖章,成为一名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生态管护员 ,每月有固定工资收入,祖祖辈辈的生存方式正在发生重大改变 。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生态管护员久迈昂秀:“这片土地就是我们的根,只有把生态看管好了 ,我们生活才能好 、子孙后代的生活才能好。”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主体,牧民群众参与建设、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已经充分调动起来 ,仅在黄河源园区,每天就有2500多名像久迈昂秀一样的生态管护员在山水林草间开展巡护工作。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甘学斌:“这些生态管护员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保护 ,也就是我们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通过园区内设置“户均一岗”生态管护员 ,有效地调动了生态管护员的积极性 。 ”

在距玛多县城七百多公里的可可西里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 ,常年有一批藏羚羊的“超级奶爸”,倾情救助藏羚羊迁徙产崽期间落单的小羚羊 。

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索南达杰保护站工作人员才索加:“我们现在在给小羊的奶瓶清洗、消毒,用高温消毒 ,每天都要消毒,不消毒的话这个小羊会生病。”

今年,保护站里救助了7只小藏羚羊 ,从给奶瓶消毒到每天煮奶 、喂奶,这些康巴汉子照顾起藏羚羊来事无巨细。他们怀揣最质朴的心愿,用爱守护着这片高天厚土 。

才索加:“我们的一些前辈们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去开展防盗猎 ,去跟武装盗猎分子生死搏斗,对我们的这些年轻人,或者说是对我们当本地人触动很大的就是环保意识的增强 ,然后是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相信也会越来越好。 ”

青海的三江源,中国的三江源 ,世界的三江源。在国家公园管理者和园区牧民忠实守护这里一山一水的同时 ,越来越多的外地人 、外国人也开始把目光和脚步移到这里 。刚闭幕不久的杂多自然观察节、玉树高原漂流世界锦标赛等一系列活动,吸引了更多的人走进三江源,了解三江源 ,国家公园的“文脉、人脉”在新时代得到广泛延展。

漂流参赛选手卡洛娃:“我是第一次来玉树,这里的高原风光太壮丽了,而且这里的山川河流生态都特别好 ,我非常享受在这里的漂流体验”。

广袤的江源大地,“生态似水 、发展如舟 ”的生态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十年来有十万多牧民放下牧鞭转产创业成为新型牧民 。从保护区设立到国家公园试点 ,三江源头无时无刻不在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梦 ”。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生态保护处副处长巴桑拉毛:“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定位也是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生的先行区,那么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方面科学合理的游牧 ,另一方面发挥牧民群众的生态保护积极性,使他们成为生态保护的主体和主力军,只有这样我们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先行区才能得到体现。”

提升生态“颜值” 实现绿色增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三江源国家公园将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相结合,一手抓“黑土滩 ”治理,提升生态颜值;一手抓自然体验旅游 ,促进牧民绿色增收,让生态价值转化为可持续的生产力。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大面积高寒草原、草甸是这里最常见也最宝贵的自然资源。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治多县多彩乡 ,山脚下一片长势茂盛的草地映入眼帘 。很难想象,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寸草不生的“黑土滩”,科学治理让这里重新焕发了新机 。

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治多管理处生态保护站站长肖虹:“原来我们的这个操作用量是一亩地2.6公斤 ,今年提高到了7公斤。”

“黑土滩 ”是高寒草甸因退化而形成的裸露化土地,是草地严重退化的标志。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以来,项目实施区域因地制宜 ,不断提高改良治理技术,黑土滩综合治理模式逐步成熟,植被覆盖度由不到20%增加到80%以上 ,治理效果明显 。

肖虹:“今年披碱草的量大 ,这样的话,我看这个扎根得特别好,不能说100%的出苗了 ,但是95%绝对出了,明年一翻新以后,基本上就成熟了 ,再过两、三年就成了草皮。”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生态保护处副处长巴桑拉毛:“开展黑土滩综合治理93万亩,沙漠化土地防治31万亩,极大的修复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内的退化草场。”

生态保护得越好 ,大自然的回报就越慷慨 。在澜沧江源园区杂多县昂赛乡年都村,“生态体验 ”成为一个新的绿色增收项目正在推广。作为今年年都村自然体验项目中22户试点生态体验接待家庭,村民曲南已经接待了第二批生态体验者。

玉树州杂多县昂赛乡年都二社社员曲南:“我们给他们提供食宿和观赏景观的向导 ,不但能够让更多的人近距离观赏三江源的美景,还能让更多的人认识这里,保护这里 。”

生态环境保护不是把门一关了之。在严格控制访客流量的前提下 ,今年三江源国家公园引导并扶持一些牧民家庭从事生态体验 、环境教育服务以及生态监测等工作。从去年开始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在杂多推动自然体验已给当地带来了30多万元的收入 。

玉树州杂多县昂赛乡年都村支部书记罗君:“在最终的收益里45%属于接待家庭,45%属于社区用于公共管理,10%用于野生动物保护基金 ,我们所有的发展最终目的还是保护绿水青山。”

如今,三江源国家公园不断提升的生态“颜值 ”正在转化为优质的生态产品,生态红利溢出效应日益明显。体制试点以来 ,通过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各类生态保护政策,生活在三江源区的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7300元,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王湘国:“国家公园建设要与乡村振兴战略和产业发展相结合 ,通过牧业合作社促进畜牧业的提效增收,结合国家公园的生态环保、生态体验和生态效益,让更多的农牧民参与到生态体验中 ,另外通过导游的讲解,让更多的游客领略到这个大美的自然环境,同时为农牧民增收开辟新的渠道 。”

让三江源生态故事广为传播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 ,通过展陈中心、博物馆等一个个接地气 、入人心的宣教载体 ,让生动鲜活的三江源生态故事广为传播,向外界树立起了国家公园形象,展示了国家公园建设成果 ,传递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地处长江源头的治多县,生态教育进课堂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化机制,在多彩乡拉日村 ,老师带着孩子们走出学校,以蓝天为画板,以青草为画笔 ,体验了一堂生动的生态教育课。

这个课堂就是去年5月以来在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绿色摇篮”青少年生态教育项目 。在治多县,环保课已经是学校的必修课。通过课堂授课、户外体验等形式,讲述身边的动植物、环保卫士索南达杰事迹等生态故事 ,引导青少年关注生态环境,从小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玉树州治多县完全小学教师猛德:“比如说乌鸦的声音,他们一说就可以听到 ,他们一看就知道 ,就可以马上反应出来这是乌鸦;白唇鹿有一个角,让他们表达出来,他们一看就知道这是白唇鹿 。 ”

20多年前 ,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用生命诠释了生态环保的意义;20多年后,在他的故乡,他的环保故事依然口口相传 ,他的环保精神依旧传承不息。

在治多县城,居民索南罗布老人家中有一棵白杨树。30年前,由于气候条件恶劣 ,治多县城中不曾有一棵树能够成活 。时任治多县西部工委书记的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怀揣执着的绿色梦想,千方百计成功移植了这棵白杨树,这也是全县第一棵白杨树。如今 ,这棵白杨树已成为索南达杰精神的象征。

玉树州治多县加吉博洛镇下社区居民索南罗布:“我爱这棵树,一直保护到现在,基本上30多年了 ,我以后一定会好好保护 ,让更多的人知道索南达杰种的这棵树 。 ”

种下绿色,传播希望。守护白杨树,不单是守护治多县的绿色奇迹 ,更是用行动唤起更多的人植绿 、守绿、护绿的信念。

索南罗布:“这个树和房子是索南达杰的故居,这些东西全部是我自己要辛辛苦苦传下去的,以后一代一代传下去 ,一代一代的一定要保管好 。”

为了更高水平、更广泛传播和展示三江源自然风光 、野生动植物知识等内容,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在建设各具特色的展陈中心及所属宣教机构 。

玉树州博物馆副馆长巴桑才仁:“去年开馆以来,我们接待了大概就是13000多人次 ,包括里面有学生,让这些学生 、其他游客更多地了解三江源动植物的保护程度,让他们更能融入到这里面 ,参与到这里面,加大这个对三江源的生态动植物资源的保护。”

2018年三江源国家公园展陈中心将组建全系统解说队伍,充分发挥三江源国家公园展示、宣传、教育的功能。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展陈中心干部马淑媛:“到2020年国家公园正式挂牌时,会形成一个以空间为横坐标 ,时间为纵坐标的立体展览陈列体系 ,综合发挥对外形象展示 、生态建设成果宣传,生态环境教育等功能,以便更好地树立国家公园形象 ,提升公民素质,展示国家意志、国家目标和国家未来 。 ”

为绿水青山搭起“法治屏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 ,统一高效的管理和执法,让法律和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为绿水青山搭起“法治屏障 ”。

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安整体划归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后 ,民警郜文彬与曲麻莱管理处资源环境执法局的同事一起,调查了国家公园第一起刑事案件 。三江源森林公安局约古宗列保护分区派出所民警郜文彬:“这是一起非法猎捕杀害国家濒危野生动物案件,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成立以来侦破的第一起刑事案件。通过玉树市人民法院三江源生态法庭的审理 ,有效震慑了园区内违法行为的发生,对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森林公安 、国土执法、环境执法等自然资源执法机构一一整合 ,自然资源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高效联动 ,逐步成长为一支高效有力的自然资源综合执法队伍 。

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曲麻莱管理处资源环境执法局局长扎西旺加:“两年多的试点,资源违法案件逐年下降,相应的违法案件得到有效控制。通过推进综合执法 ,对辖区的违法案件加大了震慑,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公园管理,当有法可依 。已于2017年8月1日起施行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条例 ,标志着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迈开了依法建园步伐。2017年2月,青海省首个专业法庭——玉树市人民法院三江源生态法庭设立并运行,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更有力的司法保障和司法服务。

玉树市人民法院三江源生态法庭庭长扎西:“加大法治宣传的力度 ,使环境资源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深入人心,使老百姓真真切切地意识到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 ”

截至目前,玉树市人民法院三江源生态法庭共受理环境资源民事合同纠纷案件2件、审结2件 ,刑事案件6件 、审结6件12人,结案率达100% 。

坚持规划引领、依法建园,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全面完成体制试点任务。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在向着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建设典范稳步迈进。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执法监督处副处长赵明:“下一步 ,我们将严格依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的规定,更好地保护好自然资源 ,特别是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为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

守护三江源 我是行动者

国家所有 、全民共享、世代传承 ,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立园区牧民参与机制,三江源区的众多牧民群众已从草原利用者变成了草原保护者 ,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成为守护三江源的促进者、支持者 、参与者和行动者。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昂赛乡管护站,一场旨在提高牧民群众野生动物救助水平的培训正在进行。动物救护方面的专家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志愿者正为牧民详细讲解药品的使用方法,参加培训的牧民认真细心地把每种药物的用法用量标记在药品外包装上 。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教授张勤文:“培训主要就是常用的一些药物 ,比如消炎药 ,抗病毒药,还有就是外伤救助的时候,一些药物的使用。”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 ,生活于当地的牧民群众是发现和救助受伤野生动物的主体,但受制于有限的医疗知识和救助手段,常常错失最佳救助时机。为走出这种困境 ,2011年,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开始推进建立以牧民群众为主体的生态管护机制,从培训牧民救助野生动物到熟练使用红外相机 ,当地牧民群众逐渐从以前野生动物监测保护的“门外汉 ”变成“行家里手” 。

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管委会规划财务部部长牟永红:“今年,我们有十几起救助马鹿 、救助棕熊、救助雪豹(事件),都是群众积极主动参与 ,最后使野生动物安全脱险,可以说我们澜沧江源园区的群众,既是三江源地区的居民 ,更是我们三江源生态的忠实守护者。”

在澜沧江源园区 ,长期驻扎在杂多县昂赛乡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从2012年起就持续在当地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累计培训了100名牧民监测员。通过在野外布设的120余台红外相机,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 ,当地牧民使用红外相机还首次记录到了雪豹交配的场景 。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项目中心主任赵翔:“牧民主要可以承担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在诸如反盗猎这样一些非常实际的在地保护行动之中,除此之外牧民也可以在科研监测 ,数据收集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

公众积极参与是生态文明深入推进的持久动力。在海拔4700多米的昆仑山口青藏绿色驿站——三江源驿,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的志愿者正在青藏公路沿线捡拾垃圾 。收集的垃圾经过分类,借助过往的车辆运到格尔木市集中处置 ,实现青藏公路沿线垃圾的“分散收集、长途运输 、集中处置 ” 。

目前青藏公路沿线共有6个“青藏绿色驿站”投入运转。从2012年开始,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就开始通过“垃圾换食品”和“带走一袋垃圾 ”项目,初步建立起高原垃圾回收处置的管理体系 ,6年间累计从三江源带走60万件垃圾。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而要获取更多更好的生态公共产品需要的是更多的“行动者” 。据统计,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内进驻公益组织30多家 ,参与志愿服务人数2000多人。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刘馨浓:“志愿者主要发挥最大的作用就是作为公众参与的力量。所以说自然保护 ,不光是在这边生活的人,当地牧民,还有这些做保护工作(的志愿者)实际上社会公众每一个人、每一个社会大众都可以在这个自然保护工作里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 。”

根据《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 ,三江源国家公园将建立更加完善的志愿者服务制度,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志愿服务当中。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生态保护处副处长巴桑拉毛:“我们将以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和准入机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相互取长补短,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国家公园建设当中,创出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国家公园建设管理之路。 ”

本 台 短 评

把三江源国家公园打造成一张国家生态名片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的一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实践,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 。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扛起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 ,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始终要把水资源涵养和保护作为首要任务 ,通过持续不断地努力 ,让这里成为江河湖泊的不竭之源,森林草甸的丰润沃土,野生动物的栖息乐园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

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打造生态文明的国家样本,需要久久为功的韧劲、驰而不息的精神 ,需要科学的行动指南和方法论。

让我们继续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把三江源国家公园打造成一张国家生态名片。

(图文来源:青海台 周贤安 戴建勋 任龙祥

李文慧 王梦镯 三江源记者站)

青海卫视《青海新闻联播》栏目

新闻热线:0971-6329152

纸媒与移动互联网+的新融合

以“品位 、创业、传承、共享”为理念,宣传青海广播电视台各频道频率的创新栏目

为广大创业者提供自我推广的平台 ,共享新时代不断提升的品质生活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青海广电报”,了解更多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